本站公告
|
園林綠化科普
您的當前位置:網站首頁 >> 園林綠化科普
山桃
作者: 來源:http://www.lejuwang.com.cn 瀏覽:次 推廣此文章
山 桃
在冬末春初的二月,當大地尚未完全從沉睡中蘇醒,一種名為山桃的樹木已經在枝頭綻放出嬌嫩的花朵,宣告著春天的到來。山桃,這一在春天早早綻放的美麗花朵,不僅以其獨特的魅力裝點著大地,更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。 山桃,又稱山毛桃、陶古日。屬于薔薇科李屬喬木,高度可達10米,樹皮暗紫色且光滑,小枝細長,幼時無毛,老時則變為褐色。山桃的葉片卵狀披針形,長5-13厘米,寬1.5-4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楔形,兩面無毛,邊緣具有細銳鋸齒。葉柄長1-2厘米,同樣無毛,并常具腺體。 “桃花春色曖先開,明媚誰人不看來。”山桃的花朵是其最為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。其花單生,先于葉開放,直徑2-3厘米,花梗極短或幾無梗。花萼無毛,萼筒呈鐘形,萼片卵形至卵狀長圓形,紫色,先端圓鈍;ò甑孤研位蚪鼒A形,長10-15毫米,寬8-12毫米,呈粉紅色,先端圓鈍,稀微凹。雄蕊多數,幾與花瓣等長或稍短;子房被柔毛,花柱長于雄蕊或近等長。山桃的花朵雖小卻繁密,綻放時既嬌俏又不失大方,為大地帶來生機與希望。古人更是親切地稱其為“小桃”,這一稱呼中透露出的是對山桃的深深喜愛。 山桃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。據考古資料證實,桃至少在新石器時代就已成為先民的重要食物之一。在《爾雅》等古代文獻中,也有關于山桃的記載。山桃不僅以其果實為古人提供了食物來源,還因其木材柔韌、花朵美麗而受到人們的喜愛。在園林中種植山桃的歷史也十分悠久,早在古代就有將山桃作為觀賞植物栽培的記錄。唐代王安石“小院回廊春寂寂,山桃溪杏兩三栽”,描述的就是古代山桃的栽植。 山桃不僅歷史悠久,在古代文人的筆下,山桃被賦予了生命力和情感色彩。如杜甫的《江畔獨步尋花》中就有“桃花一簇開無主,可愛深紅愛淺紅?”的詩句,雖然這里并未直接指明是山桃,但桃花的嬌艷與生機盎然,無疑也包括了早春時節率先綻放的山桃。再如白居易的“人間四月芳菲盡,山寺桃花始盛開”。劉禹錫《竹枝詞》中“山桃紅花滿上頭,蜀江春水拍山流”。北宋蘇軾題在惠崇所畫的《春江曉景圖》上的“竹外桃花三兩枝,春江水暖鴨先知”。金代元德明《桃源行》“山中三月山桃開,紅霞爛漫無邊涯”。元代貫云石《蟾宮曲·送春》中“落日啼鵑,流水桃花”。尤其是楊萬里的《小桃》詩:“小桃無主自開花,煙草茫茫帶晚鴉。幾處炊煙凝遠樹,一江春雨漲平沙。”詩中,小桃(山桃)在無人的野外獨自綻放,與遠處的炊煙、近處的春雨構成了一幅寧靜而又充滿生機的畫面,展現了山桃堅韌不拔、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。 而今,山桃因其優雅的姿態和美麗的花朵,在城市園林綠化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。它不僅可以用作行道樹、庭蔭樹,還可以成片植于山坡、草坪、水際、林緣、建筑物前等地,以增添景觀的層次感和美感。山桃的移栽成活率極高,恢復速度快,且花期早,比杏樹、紫丁香等提早開花8天左右,因此在早春時節就能為人們帶來一片絢爛的粉色花海。此外,山桃還具有一定的耐寒、耐旱、耐瘠薄能力,適應性強,易于管理。 隨著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,山桃也即將迎來它最為絢爛的時刻。無論是漫步在公園、綠地還是庭院、草坪,只要看到那一樹樹粉嫩的山桃花,就能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和生命的活力。山桃不僅以其獨特的魅力裝點著我們的生活環境,更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在這個充滿希望的季節里,讓我們一同欣賞山桃的美麗,感受春天的溫暖和生機吧!
|